手機號碼:18516712219
地 址:上海市普陀區金沙江路1006弄1號5樓E/F室
第六屆全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在杭州順利閉幕
小核磁、核磁共振分析儀、核磁共振成像分析儀、核磁共振分析技術、低場核磁共振應用技術、石油核磁共振應用、測井核磁共振應用、食品核磁共振應用、含油率核磁共振應用、多孔材料核磁共振應用是本次會議的討論主題。各行業的科研應用人員針對目前低場核磁共振研究與應用做了技術報告,分享各領域的應用發展情況。
低場核磁共振測試技術具有無損、、快速等諸多突出優勢,在農業與生物材料、食品質量安全、生命科技與制藥行業、石油能源和新材料等多個領域均具有潛在的廣闊應用前景。
2014年10月9日,第六屆全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在杭州舉行。此次會議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核磁共振儀器專業委員會主辦,浙江工商大學承辦,紐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協辦。180余名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出席了會議,儀器信息網應邀參加了此次會議。
會議現場
中科院葉朝輝院士、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秘書長劉長寬、浙江工商大學鄧少平教授
我國核磁技術領域的帶頭人葉朝輝院士出席了此次會議,并且全程聽取了交流報告。“低場和強場核磁共振技術原理上是一樣的,只是在應用層面上有所區別。低場核磁產生較容易,較多的用在自然條件下、生產過程中的分析檢測。過去,公眾對該技術了解不多,但隨著這些年應用需求的驅動,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所認識,”葉朝輝院士說,“從此次會議報告中可以看到,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多個領域已經有了應用。尤其是在油氣能源勘探方面有廣泛的應用。過去國外儀器公司曾經限制出口核磁共振測井儀器給我們,但是經過多年摸索我國已經自主研制出了同類儀器,并且性能等方面也具有相當的競爭力。”
小型化是核磁共振儀的重要發展方向
低場核磁儀器以便攜、可移動的優勢在諸多領域嶄露頭角。這些便攜式核磁共振波譜儀為快速、實時、準確的現場檢測提供了一種很好的測量手段。
廈門大學陳忠教授、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汪紅志教授
廈門大學陳忠教授在其報告中指出,“但是,便攜式NMR譜儀得到廣泛應用也同樣面臨著一些亟需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如永磁體的磁場不高,空間不均勻性大,磁場的溫漂較大;獲取信號的分辨率和靈敏度還不夠高等,這兩點也是未來技術上需要重點突破的方向。”國內外的科學家們就此進行了多項研究,如研究出新型小型化磁體改善磁體的穩定性和均勻性,開發單邊核磁共振技術和方法以獲取原位高分辨信號,研究一體化控制臺和無線移動式系統軟件,開發新的實驗方法和技術等。
便攜、微型NMR譜儀可以應用在化學、生物學及醫學、食品質量、安檢和防恐等領域,其應用是利用桌面小型核磁共振波譜儀,通過檢測血液中惡性瘧原蟲色素來快速診斷瘧疾感染。研究結果使得小型化核磁共振波譜儀再次成為熱點,進一步提升其應用前景的誘惑力。
關于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發展趨勢,上海醫療器械高等??茖W校汪紅志教授報告中提到的化趨勢其實就包括了化、小型化、低成本。針對某種具體應用開發緊湊型、可移動式系統,采用嵌入式單板機控制、簡化界面一鍵式操作、直接給出zui終應用結果。
核磁共振測井是目前上的測井技術之一
核磁共振所具有的切片觀察、信號來源于流體、多種加權機制、多片觀察等特點,成為油氣藏資源勘探的主要技術。據介紹,在191億美元的油氣藏資源測井技術市場中,核磁共振技術占據了將近34%、82億的市場。
中國石油大學肖立志教授、中國石油大學廖廣志博士、中海油田服務公司的宋公仆教授級高工
中國石油大學肖立志教授做題為“井下核磁共振:問題與進展”的報告。井下核磁共振探測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大洋鉆探計劃、大陸鉆探計劃、天然氣水合物鉆探項目和復雜油氣藏及頁巖油氣、致密油氣等非常規能源資源勘探等重大工程的科學研究與生產實踐中,并且效果明顯。
但是由于現有核磁共振儀器是進行宏觀平均測量,不能解決非均勻介質內部結構及其空間分布問題,但油氣藏往往存在著嚴重的非均質性,因而井下環境核磁共振探測儀器有進一步改進的強烈需求,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肖立志教授認為,針對復雜油氣藏的低孔、低滲、低飽和度、復雜孔隙結構等基本特征,核磁共振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信噪比、分辨率、定量化、非均質等問題。
研制井下核磁共振儀器,發展空間定位快速原位探測技術,對能源資源探測科學問題的解決具有重要意義,并且需求強大。井下核磁共振儀器價格昂貴、技術復雜,亟需自主研制以滿足我國能源資源的重大需求。井下核磁共振儀器涉及的科學與技術問題具有挑戰性、創新思路、發展通用技術,可以推動我國核磁共振儀器技術原創,提升我國核磁共振研究和應用水平。
中國石油大學廖廣志博士的報告介紹了多維定量核磁共振測井的理論與方法。來自中海油田服務公司的宋公仆教授級高工介紹了其團隊研制的核磁共振測井儀EMRT,EMRT的主要技術指標達到了先進水平。目前,EMRT已經在渤海、山西、南海東郡等地進行了多次現場作業,實現了到目前為止設備運行*。
低場核磁共振儀器研制欣欣向榮
哈佛大學宋一橋教授、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的周欣研究員
此次會議上,有多個關于儀器研制方面的報告,其中有特別邀請的海外華人磁共振協會主席、哈佛大學宋一橋教授,其在報告中介紹了寬帶核磁共振和小型化核磁共振儀器。
來自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的周欣研究員介紹了其團隊成功研制的采用激光進行探測的超低場核磁共振譜儀,使用原子磁力計替代傳統的射頻線圈,通過激光技術探測到極弱磁場下的磁共振信號。另一個儀器技術則是在樣品測試前利用激光進行極化,使氣體磁共振(MRI)成像成為可能,并且已經完成了動物活體肺部的MRI儀器的研制,人體肺部的MRI儀器將在今年研制完成。
東南大學倪中華教授將核磁共振技術與微流控技術相結合,提出了一種新的檢測方法。
國產核磁共振儀器還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國產核磁共振儀器還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如儀器的質量還有待提高;相關附屬功能如軟件的開發存在滯后現象,方法開發不足和技術支撐不夠;核磁儀器制造企業面臨著既要生存又要創新的發展瓶頸,為了生存不得不選擇急功近利的發展方式;大學里“重文章輕應用”的導向,無法保持儀器研發人員的積極性等。
核磁儀器行業已經進入到了結構調整和發展機遇期。研制核磁儀器,“頂天”——以滿足國家需求為目的;“立地”——可以走入千家萬戶。國產核磁儀器如何抓住這個機遇,進而快速發展呢?廈門大學陳忠教授認為“先追趕,后超越”的戰略比較適合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并且指出,需要采取差異化發展模式,同時做好產學研合作。
關于國產低場核磁儀器的發展,無疑紐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楊培強具有一定的發言權。楊培強向編輯介紹了紐邁電子發展中的一個成功的產學研用案例,紐邁電子與中國農業大學陳紹江教授之間擁有5年多的合作,成功研制了全自動高通量在線玉米選種核磁共振系統,為我國農業自動化、種子安全等做出了貢獻。
紐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楊培強、渤海大學劉登勇教授、上海師范大學楊仕平教授
此外,渤海大學劉登勇教授,介紹了低場核磁共振在食品科學研究中的應用,上海師范大學楊仕平教授介紹了磁化學傳感器在小分子及金屬離子檢測中的應用,中國地質大學姚艷斌教授介紹了基于低場核磁共振的煤的甲烷吸附容量表征,上海交通大學古宏晨教授介紹了磁性介孔納米顆粒藥物傳輸系統的研究。
中國地質大學姚艷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古宏晨教授
本次研討會還進行了主題為“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石油能源、多孔介質方面的應用以及儀器新技術”,“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食品農業、生命科學、高分子材料領域的應用”的兩個分會場和 “第二屆核磁共振研討會.核磁共振教學與實驗創新”論壇。
主會場報告
分會場
第二屆核磁共振研討會.核磁共振教學與實驗創新現場
低場核磁共振應用展報
小核磁成像、小核磁分析儀產品展區
關注紐邁科技 號:niumag2003
紐邁科技致力于核磁共振成像分析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應用服務,為您提供全套的應用解決方案。
:
/ sales@niumag.com /